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鹰城非遗薪火传 文化瑰宝绽芳华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孙聪利
  • 来源:平顶山日报
  • 发布时间:2021-06-22 18:4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记者 孙聪利)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鹰城非遗薪火传 文化瑰宝绽芳华

【概要描述】记者 孙聪利)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 分类:媒体报道
  • 作者:孙聪利
  • 来源:平顶山日报
  • 发布时间:2021-06-22 18:44
  • 访问量:
详情

记者 孙聪利)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很幸运,鹰城大地的厚重历史文化孕育了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自豪,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些已经进入“国家队”。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鲁山花瓷烧制技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宝丰魔术、宋氏中医外科疗法4个项目入选。在前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市汝瓷烧制技艺、郏县大铜器、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马街书会4个项目入选。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益性培训实现专题化、常态化;先后举办“瓷韵匠心 魅力非遗——平顶山市生活用瓷精品展”“寻找《红楼梦》中最美汝瓷”等活动,推动我市陶瓷文化精彩蝶变、美丽绽放;开展平顶山市非遗微视频大赛,用微视频的方式纪录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广泛开展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进民宿等活动,实现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举办“鹰城往事”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打造我市非遗保护活动品牌。

刘兰芳艺术馆、妙善观音传说展示馆、金镶玉展示馆、鲁山段店花瓷展示馆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平顶山学院鲁山花瓷工艺技术传习所、汝州市玉松汝瓷传习所、汝州市官汝瓷艺传习所、宝丰县清凉寺国奇汝瓷传习所入选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传习所,成为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展示的重要载体、有力抓手。

“本次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进一步发挥非遗的社会价值,助力我市文旅强市建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渊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非遗保护多层次、多渠道传播,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使非遗技艺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扎得更深、更远、更牢。

鲁山花瓷:釉色绚烂 开高温窑变先河

唐南卓著《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

明嘉靖《鲁山县志》载:“桃花店 (今梁洼,作者注)迤西,因土宜陶,故立窑数座,烧石瓮、瓶、罂、缸等器,以利民用。”

鲁山花瓷烧制技艺源于鲁山县段店黑咯喽(大黑碗)粗瓷烧制,是我国较早使用分相釉技术的高温窑变釉瓷,釉面由底釉和斑釉组成,产品以色彩绚丽、富于变化闻名于世,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中期,鲁山花瓷作为贡瓷进入唐宫。

鲁山花瓷最大特点在于其“一器三色”,可以烧制出黑、 白、蓝釉于一器的瓷器,打破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目前留存的唐代实物主要有细腰鼓、盘、碟、盏、碗、枕、灯、高足杯等。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实物细腰鼓、黑地乳白蓝斑双系罐、黄地乳白蓝斑双系罐、三足盘、壶5件完整器。

世代更迭,鲁山花瓷烧制技艺经社会、师徒、家族传承至近现代的王氏、李氏家族,已有120余年,历史悠久,谱系清晰。目前有省级传承人1名、县级传承人5名、传承匠人10余名、鲁山县文化馆专项保护人员6人。

“烧制技艺复杂、难度大,传承人培养周期长,现有年轻匠人技艺掌握不够全面,鲁山花瓷完整技艺传承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状况。”鲁山花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袁留福说,鲁山花瓷有几十道工序,制作工艺繁琐,有时一道工序做下来就得一个多月。

为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我市及时成立鲁山花瓷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设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鲁山花瓷博物馆、鲁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在平顶山学院建设鲁山花瓷工艺技术传习所,开办鲁山花瓷烧制技艺传习班。

釉色绚烂,窑变万千。历经岁月沟沉,辉煌过后有过沉寂的鲁山花瓷,已经迎来了新生。

宝丰魔术:昔日“民间戏法” 今成“文化现象”

“一手挥起魔术棒,一手紧握锄柄,冬闲日子里,献技天涯路,姓艺亦姓农。”这是对宝丰县魔术农民的真实写照。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变戏法,人人有两手。”魔术在宝丰的活跃程度和悠久历史由此可见一斑。

宝丰魔术源自民间乡土,俗称翻大箱、玩把戏。早在道光年间,村里人就在农闲时三五成群出去耍把戏、钻大箱,卖一些针线等小商品。

赵庄、商酒务、肖旗、石桥4个乡镇的20多个村庄,过去因为土地瘠薄,靠耍把戏玩魔术谋生的多达数万人,上至80岁老翁,下至七八岁顽童都能来上三招五式。宝丰魔术的道具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绳子、手帕、碗、盘、杯、盏等,共有10多个门类500多个节目。

1957年,宝丰魔术在河南省首届艺术节亮相获一等奖。同年,《空碗来水》《空壶来酒》《烟丝变烟卷》等节目在武汉演出,颇受好评。

改革开放以后,宝丰魔术发展迅速,全县形成一批专业村、专业户。高峰时,宝丰魔术带动的综合文艺表演团体多达1400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每年受众达1亿人次,并带动音响、服装等行业发展,年创收入1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足迹遍布全国甚至俄罗斯、越南等地。这种以非物质生产方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创举,被中宣部和文化部誉为“宝丰文化现象”,宝丰县被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

近年来,宝丰魔术养家糊口的谋生作用日渐式微。广大魔术艺人与时俱进,积极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主动研究新动作、新节目,借助微信、快手、抖音等现代传播平台,传播宝丰魔术文化,一批魔术新秀夺得全国魔术大赛金像奖、金菊奖、国际魔术杂技大赛奖等奖项。

为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宝丰县建成8个魔术传习所,确认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把魔术文化编进乡土教材,推动魔术表演走进校园、魔术培训进公益课堂、魔术节目进社区,并把魔术作为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点保护项目,列入了2018-2032年整体性保护规划,制定了传承与发展五年保护计划。

从“民间戏法”到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街头艺人到文化使者,宝丰魔术正在“千变万化”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郏县金镶玉:万里茶道育锔匠 誓以匠心守初心

《诗经》有云:“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郏县金镶玉最早是对工艺品瑕疵进行修补掩盖,手艺人被民间称为“小锔匠”。

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记录于清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因“万里茶道”贸易而落居郏县姚庄回族乡 公式郎庙村。

金镶玉初期是对日用品瑕疵进行掩盖或修补,民间称锔,碎物复原、掩瑕装饰、水草打磨是其核心技艺。

后来,精明能干的手艺人开始用金银铜锡等金属,把回、汉民族民俗中常用的福禄寿喜、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寓意美好的图案镶嵌于器具饰品之上,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姚庄回族乡李氏家族是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的典型代表。第一代传承人李守仁为养家糊口学习该技艺,60岁后才收徒传于第二代传承人,曾定下“只传男、不传女”的规定。

清晚期至民国初期,第三代传人李朝彦为了生计,定下了“不传外姓”的规定。

至今,金镶玉烧制技艺已传承六代200多年,现有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建立、李冰、李建华3人,年轻从业者和学徒100多人。但也存在传统工艺繁杂、习艺周期长、学习者受益慢、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不愿学、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李建立、李冰、李建华3人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传习所、展示厅、体验馆,并打破祖规,在村里举办培训班,以口传心授、现场示范等方式,把技艺传与下一代。

目前,郏县姚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金镶玉保护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制定了保护计划,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记录、建档,已收集文字资料近10万字、图片600余张、视频光盘3张。

万里茶道育锔匠,誓以匠心守初心。在传承人和市、县两级文化广电和旅游部门的努力下,金镶玉制作技艺正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这棵文化“古树”正在“开新花”。

宋氏中医外科疗法:独门绝技不独享 广开门路为传承

植根乡土,用一根银针、一把术刀、一贴膏药、一撮草药、一手推拿为百姓治病。

运用针刺推拿在田间地头、车船航班、异域城乡救人急难,诊治患者遍布28个省区市及俄罗斯等11个国家。

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发源于汝州市纸坊镇陶村,至今已有180多年。历代医者精于望色、触摸,详察病变部位,注重整体辨证、内外同治,对治疗各种疮疡、骨髓炎、脉管炎、股骨头坏死、皮肤病和痿症(小儿脑瘫)等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体系。

宋氏中医外科一至四代为族内传承。第五代宋金庚行医五十八载,诊治病人200余万人次,总结一至四代的临证实践和经验集其大成,内外兼修,外病内治,以刀针草木等农家常物医未病、治大病,形成了宋氏中医外科独具特色的一系列理法方药。

后来,宋金庚将数年行医积累独创的治疗蜂窝组织炎(俗名“对口”)、痈疽等的29个验方、秘方献于政府,并收学徒近百名,通过办医院、诊所、讲学等形式实现社会传承。

目前,宋氏中医外科疗法除家族及师徒传承外,还以举办专题学习班、医疗联合体带教实习等方式进行传承,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兆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素莲、宋毅豪、宋毅鹏等9人。

其中,宋金庚三子宋兆普是传承人的典型代表,他不仅建立了汝州金庚医院,还把宋氏中医外科疗法及小儿痿症综合疗法推广到了新疆和田、喀什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蕴藏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我将积极参与非遗展示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在传承中做到守正创新,让中医中药这一民族瑰宝造福更多人。”宋兆普说。

 

 

关键词:

Copyright © 2021 Yaoshen Culture yslshc.cn 尧神文化      备案号:豫ICP备2021005211号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鲁山花瓷.网址

Copyright © 2021 Yaoshen Culture yslshc.cn 尧神文化 

   备案号:豫ICP备15001545号-1    本网站已支持Ipv6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郑州  鲁山花瓷.网址